《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置于战略任务的首位。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础,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上,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筑牢实业根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制造业是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所有的工业化成果,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模式变革,最终都一定要通过制造业这个实体部门来具象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装备和生产线。“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在三大核心产业领域实现了显著的进展与变革。
对传统产业进行了深度转型升级。前沿科技的加速创新,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的技术动力。例如,在钢铁、建材、纺织等行业,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优化了生产的基本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经营成本。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推广,实现了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和商业模式的革新。比如,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大部分企业通过运用工业网络技术,实现了设备的实时连接和数据获取,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操作优化等增值服务,实现了商业模式从“卖产品”向“卖服务”的转型。
实现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规模与质量的双重提升。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6.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4.6%。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等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在创新平台上,完成了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布局。全国范围内建设了33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覆盖了动力电池、人形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关键领域。同时,全国还建立了2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7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集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在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比如,我们国家量子科技行业,“祖冲之三号”“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使我国成为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天元”量子模拟器在全球率先取得重大进展。在清洁氢能领域,已实现低成本制氢。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这需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以赢得战略主动。
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强化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面对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要继续在现有市场基础上发挥新型制优势,集中力量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关键材料等领域进行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要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产业链上组建创新联合体,以“链主”公司参与治理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大对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的支持力度,创新中国基础与应用研究的体制机制,为产业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环境,解决关键要素供给问题,推动其数字化转型。面对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资金、人才与技术等要素供给制约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专项贷款等方式,降低企业转型成本。要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易部署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要搭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评测、咨询、供需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帮企业明确转型路径。要发挥产业链上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引领作用,通过产业链治理机制,带动链上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建立统一数据标准,促进数据共享与安全。当前,中国工业数据来源多样,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质量管理框架,导致数据难以有效利用。对此,要加快制定工业数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数据格式和接口,打破数据壁垒。要建设国家级工业数据交易平台,制定数据确权、交易和使用的标准规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数据要素的流通和价值释放。要加强数据安全研发技术和应用,利用区块链、同态加密等技术,保障数据在共享和流通过程中的安全。要完善有关规定法律法规,明确数据产权,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和使用行为,为数据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十五五”规划建议是党中央在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基础上,应对国际竞争、夯实发展根基的战略抉择。规划建议指引制造业沿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演进,是全方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必然选择。
智能化,实现AI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将更深层次地赋能新型工业化,全链条实现智能化升级。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服务等将成为普遍现象。进一步将“人工智能+”行动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模型、行业大模型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支持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链条的渗透。加快建设高质量的工业数据集,为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和优化提供基础支撑。同时,打造一批AI与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的典型应用场景和标杆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绿色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五五”期间,工业发展将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和先进绿色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的规模化、高值化利用。
融合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深层次地融合。要加快推动前沿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层次地融合,聚焦重点行业产业链,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融合,推动产业成龙配套、成链成群。同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抢占先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加强产业链协同,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体系与环境,加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通过兼并收购做大做强,同时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力度,形成大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协同发展格局。坚持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巩固与加强我国全球产业链地位,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十四五”成就已筑牢根基,展望“十五五”,我国新型工业化正处在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期。让我们以更大的决心与魄力,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产业根基。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